一、企業簡介
上海紐荷蘭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1日,是由意大利菲亞特集團下屬的紐荷蘭(全球)有限公司(CNH)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的下屬企業上海拖拉機內燃機公司(STEC)合資組建,總投資7580萬美元,注冊資本3500萬美元,其中CNH持有60%股份,STEC持有40%股份,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合資規模最大的農機項目。
公司現擁有雙品牌(上海紐荷蘭牌和上海牌)、四大類(25-40馬力段,50-80馬力段,80-100馬力段,110-130馬力段)主導拖拉機產品,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全系列產品線的企業。2009年營業收入8億元人民幣。員工900多人。
公司全面實行ERP管理信息系統,大大提升了公司的運行效率和市場應變能力;公司以ISO9001:2000版標準為基礎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對產品開發、零件采購、生產制造、品質檢驗等各個流程嚴格把關,保證了產品的整體質量。
公司在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成熟的銷售服務網絡支持下,產品遠銷國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優質產品榮譽稱號及多項榮譽證書。
公司網址:http://www.snh.com.cn/
二、信息化應用總體現狀與規劃
1.信息化應用現狀
ERP系統,自2002年底開始上線以來,不斷深化應用,已經覆蓋了全部主要業務方面,包括研發、采購、倉儲、制造、質量、銷售、財務和和售后服務等部門,并形成了以Infor ERP LN/BaaN系統為核心的全面信息化管理體系。
2.信息化規劃
根據企業發展規劃,我們把“提高效益”和“加強控制”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兩大愿景。企業信息化規劃如下圖所示:
根據企業的特點,信息化規劃采用以ERP系統為核心,其它專業系統為補充的原則;沒有采用一個萬能系統包羅萬象的思路。
以ERP系統為核心,與其它相對獨立的應用系統有機集成,形成全面的信息化覆蓋。在所有的企業管理環節,體現信息系統的效益和控制功能。
各個相對獨立的信息系統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建設。基本思路是:根據業務需求,先不急于立項、選方案,而是先評估一下目標業務流程與現實的差異。找到需求的關鍵因素,再把這些關鍵因素進行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通過業務流程改進可以實現的;第二類是需要信息系統支持的。需要信息系統支持的部分,盡量利用已有的系統實現,現有系統不能實現的,利用自身開發能力,進行小規模的開發,一般在30天到60天可以完成開發并實施。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縮短了實施周期,避免了立項、選型、采購等復雜的過程,可以立即開展工作;其次,通過自主開發,IT人員深入了解業務需求,密切了與業務部門的關系;最后,節省了系統的投資。
對于自主開發的小系統,在時機成熟時,進行功能合并或整合,甚至購買成熟的解決方案進行升級。
目前,規劃中的項目已經完成80%的建設工作,核心業務系統完成率90%以上。核心業務系統包括:ERP系統,全球訂單系統集成,全球采購系統集成,三包管理系統,呼叫中心,經銷商管理系統,SRM,PLM,ECN,BI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
計劃2010年完成100%的系統開發和實施。
已經投入使用的系統,按照“提高效益”和“加強控制”的原則,不斷進行優化和重組,適應管理的需求。
三、參評信息化項目詳細情況介紹
2009年,上海紐荷蘭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充分發揮Infor ERP LN/BaaN系統的作用,實現了市場需求劇烈波動條件下的均衡化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并對于整個供應鏈的均衡化做出了顯著貢獻。創造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這個管理改進的過程中,Infor ERP LN/BaaN系統的作用功不可沒。
1.背景介紹
上海紐荷蘭的Infor ERP LN/BaaN系統早在2003年就投入運行了。多年來,這個系統有效地支持了企業的業務發展。
隨著產品品種的升級換代和業務多樣化發展,對ERP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2009年,國家三農政策大力支持農業機械化,農機行業面臨著業務大發展的機遇。同時,由于國家對農民購買農機的補貼資金基本在3、4、5三個月集中發放,農機銷售的旺季高峰與淡季的峰谷差距進一步拉大,與制造業倡導的均衡化生產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既能滿足均衡生產又能滿足市場需求,是全國農機制造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2.目標與方針
拖拉機制造過程與汽車整車行業生產模式很相似。生產流水線較長,生產周期2天左右。提高產能的主要方法就是加班或者兩班生產。旺季加班存在兩大弊端:其一是臨時招工,新工人的培訓需要很長時間,而淡季的時候如何解除合同業存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難題;其二,旺季原材料采購量突然加大,供應商的供貨能力質量控制也難以滿足要求。
面臨這個嚴峻的局面,公司領導要求信息系統部牽頭,專題研究均衡化生產的課題。目標:實現不招臨時工,不加兩班,利用現有的產能,滿足旺季銷售對品種、數量的需求。
3.詳細介紹
首先想到的解決思路就是:
1)銷售淡季按照預測滿負荷生產,儲備成品。
2)銷售旺季按照訂單進行生產。同時,庫存的產品可以通過快速配置滿足個性化需求。
接下來需要回答的三個主要問題是:
1)淡季儲備什么品種?
2)應該儲備多少數量?
3)什么時間開始儲備?
利用ERP系統中的數據,對近三年銷售的品種數量按照月度作統計分析;同時把產品品種按照產品線和配置關系進行梳理。經過信息系統部、市場部、制造部和研發部等共同研究,設計了均衡化生產的實施方案。對上述三個問題給出了明確答案:
1)淡季儲備什么品種?
從原有的600多個產品品種中,梳理出83個基本型,這些基本型可以通過快速配置,覆蓋300多個產品型號。滿足客戶化需求。
確定銷售量較大的常規產品型號31種。適當地備貨,不會造成庫存積壓。
2)應該儲備多少數量?
利用ERP中的銷售數據分析結果,結合當年國家政策的具體情況,按照總量的需求,推算備貨的數量,同時要考慮到存貯場地,配置產品的場地、設備和配件庫存等因素,制定了備貨品種和數量。
3)什么時間開始儲備?
既要滿足產品儲備的要求,又要盡量縮短庫存時間。經過反復測算推敲后,決定了開始儲備產品的時間,按照這個時間節點的要求,進行存儲場地的準備和分配,同時,針對部分配件的供應能力問題,也采取了提前采購備貨的策略,避免因為缺料影響生產。
基本方案確定了,落實和實施成了關鍵問題。在公司領導的大力推動下,信息系統部積極協助市場部、制造部等落實均衡生產方案各環節的具體問題:
1)協助市場部落實在ERP系統中對基本型進行預測的方法。開發了快速產品配置的查詢工具。便于快速滿足客戶需求。
2)協助計劃和采購人員,對容易造成供貨不足的配件進行篩選分析,設計了不同的計劃策略,實現部分重點原材料的備貨。
3)協助財務部門,開發了配置產品的快速價格計算工具。
4)協助倉庫管理人員,優化了庫位設計和收貨檢驗流程,提高了倉庫利用率。
4.效益分析
通過基于Infor ERP LN/BaaN系統的均衡化生產方案的實施,上海紐荷蘭公司很好地解決了近幾年農機制造行業普遍存在的銷售旺季產能不足,淡季產能過剩的問題。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信息系統的價值:
1)避免了因為產能不能滿足旺季需求而發生損失銷售機會的情況。利用現有產能,滿足了劇烈波動的市場需求。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提高了公司的效益。
2)避免了旺季雇用臨時工帶來的種種弊端。如:節約了勞動力成本;避免了臨時工操作不熟練帶來的潛在的質量風險和安全風險。
3)避免了供應商供貨壓力大帶來的缺料和質量風險,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為整個供應鏈的均衡化做出了顯著貢獻。
4)通過基于Infor ERP LN/BaaN系統的均衡化生產方案落實,進一步推進了系統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再次顯示了信息化在應對企業管理難題是的巨大威力。增強了公司上下對信息系統的信心。
5)均衡化生產項目的實施效果,得到了公司董事會的高度評價。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以Infor ERP LN/BaaN有效工具 實現農機補貼市場下的均衡化生產
本文網址:http://www.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