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當人們忽然發現,已經實施了ERP的企業、甚至更多的制造企業回過頭來,從開始關注“成本+利潤=產品價格”,演變為認識“利潤=產品價格-成本”公式,進而重新審視和重視連接產品設計端與ERP間的“橋梁”——PDM;當人們又看到,世界級的老牌ERP軟件系統供應商,如SAP、Oracle等,以購買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的方式,強勢侵入PDM/PLM市場……制造業和ERP產業的不謀而合或者殊途同歸,合理的解釋之一:PDM/MES源頭數據支撐,是ERP成功實施的關鍵。
回頭看業已存在幾百年的制造業企業制造過程數據流向,一定會有更多的理由讓制造業重新審視ERP實施,離散制造業ERP成功實施要素之一:設計制造源頭數據管理;流程制造業ERP成功實施要素之一:生產過程基礎數據管理。
數據的啟示
對已實施ERP企業PDM需求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經實施了ERP的企業中,77.8%的企業有PDM需求,其余22.2%的企業表示不確定;在所有對PDM有需求的企業中,56.2%的企業已經實施了ERP。
對已實施ERP企業MES需求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已經實施了ERP、但沒有實施MES的企業占40.9%;已經實施了ERP的企業中,66.7%的企業有MES需求,11.1%的企業沒有MES需求,對是否上MES不清楚的企業占22.2%。
ERP實施企業“返求”PDM/MES的現象值得深思。
同時,通過對企業基礎數據信息的分析,清楚地看到,企業大量的基礎數據需要通過PDM/MES導入ERP,形成BOM等相關格式,支撐ERP對基礎數據的需求和對生產計劃的指導,最終實現企業資源管理。
在本刊最近進行的兩次調查中,離散制造業被調查企業二維CAD、三維CAD、CAM、CAPP、CAE等單元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程度,分別達到了95.2%、57.1%、14.3%、38.1%和4.8%;流程制造企業被調查企業DCS、PLC、SCADA和P/PE等底層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應用分別占企業總數的86.4%、72.7%、22.7%和13.6%。
統計數據顯示,無論在離散制造業、還是流程制造業,一方面,在企業設計/生產/制造過程中,隨著信息化技術應用、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應用,以及應用普及程度的提高,產生了大量底層數字化基礎數據和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缺少PDM/MES的管理和基礎數據導入,源頭數據沒有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大量的ERP系統管理數據,依靠人工、無關聯地進行數據輸入,不及時、不準確的數據信息,造成ERP系統利潤合成、計劃、排產不準確等多項弊端,直接影響了ERP效果和實施成功率。
ERP的“失落”
針對上述調查中已經實施ERP并且有PDM/MES需求的離散制造企業和流程制造企業,記者展開了進一步的調查和采訪。調查涉及的內容包括:ERP上項時間、各實施階段的內容、基礎數據管理方式、BOM實現手段、PDM/MES需求原由、ERP維護周期、ERP系統與PDM/MES接口、ERP實施效果等若干問題。 北京某工業爐生產企業,屬于機械行業一個中型企業,該企業2003年與國內ERP廠商簽約并實施,目前ERP實施主要實現的功能是庫存、采購和銷售。該企業工程師劉先生對記者說“目前,ERP系統數據仍手工錄入,對PDM有所需求。關于PDM接口企業希望由ERP廠商提供,畢竟ERP要得到數據,并且作為‘門口’,數據應由ERP來掌握。但大多廠商考慮到數據對ERP實施效果的影響,更傾向于由第三方提供集成服務,以降低自身責任。”
有日資背景的上海某機電公司,是一家機械行業企業。公司在2000年~2003年底和2004年1月以后,ERP實施曾經經歷了“淘汰”再 “抉擇”的反復過程。該公司信息管理課課長孫先生告訴記者,ERP投入使用的模塊有:工單/委外、BOM管理、采購、銷售、庫存、批次需求計劃、應收/應付、總賬、自動分錄、成本計算等。當記者希望了解該企業在已經實施了ERP以后又對PDM產生需求的原因時,孫先生說:“由于公司產品屬于小批量多品種,所以公司的產品、半成品規格特別多,目前手工操作電腦管理工藝路線的方式跟不上實際生產進度,單據量多且容易出錯。同時,為了新產品快速報價及給ERP直接提供物料、BOM和工藝路線數據,這樣就有對PDM的需求。目前PDM正在選型當中,我們的要求是除了滿足基本功能外,特別強調與ERP系統的集成能力。”
隸屬于航空航天行業航天科技集團的某大型企業,2000年與哈工大下屬某公司合作定制開發了ERP系統。諾大的制造企業,其ERP系統實施的主要模塊僅僅是財務、采購、銷售和人力。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產品設計數據等基礎信息需要靠手工錄入ERP系統,目前正在考察PDM系統和供應商。當記者了解到,企業ERP項目已經超過了廠商的維護期、在已經實施的ERP系統中沒有PDM接口,不禁讓記者對未來該企業實施PDM時將遇到的諸多問題而擔心。
某特大型鋼鐵集團,1999年12月開始實施ERP,2002年正式上線。當記者問到:“要上MES是否遇到了數據管理的問題”時,資訊管理部張部長明確表示:“是的。正是由于在ERP中,對制造執行過程中一些管理并不是很到位,所以考慮上MES。”而且,在談到“ERP中有MES接口嗎?”的問題時,他說:“當初上ERP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接口問題,所以,沒有接口。”以他的理解“MES是基于ERP來做的”。記者調查設計的問題中包括:“ERP是否已經發揮了真正的作用?”,對本企業由于一部分基礎數據是手工錄入,也沒有實施MES等原因,張部長對“數據的真實性”、“系統對于合同和生產的跟蹤”、“存貨的下降”和“生產周期的縮短”等需要通過ERP反饋的信息表示質疑。
北京某特大型石化公司,在記者的采訪中,該企業一位信息部的高級主管談到了他對MES與ERP系統之間關系的重要性,他說:“通過MES可以將企業經營管理系統比如ERP系統同企業生產控制系統DCS、先進控制系統APC、實驗室管理系統LIMS等動態聯接在一起,實現企業應用系統的高度集成,為ERP系統、數據挖掘和經營決策等提供真實、有效、及時的數據支持。”
記者所采訪到的企業中,由于缺少了PDM/MES管理工具,所有ERP系統的設計生產基礎數據,在每一個企業,至少有50%以上都需要通過手工進行錄入;多數企業ERP所實現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財務、采購、銷售和人力等業務層面的管理,而對于在離散制造業中的設計、工藝、生產,在流程制造業中生產流程等的管理鮮有。面對記者提出的“ERP是否已經超過維護周期?ERP系統是否有PDM/MES接口?如果上PDM/MES考慮由誰來實現接口?”等問題,一些受訪者表示“不清楚”。
“源”和“流”
曾經有人言之鑿鑿地對記者說過這樣的一番話:“怎樣是企業的一個正確的數據流向?企業數據是一個什么樣的流向?很多企業上信息化的時候都是反過來的!實施了信息化系統以后很別扭,要花很大的工夫(和代價)做本來根本不需要做的輔助工作。”并且,列舉了一個在記者看來很“極端”的事例,后來記者發現,“極端”的事例在制造業比比皆是。
某紡機行業企業,紡機產品非常復雜。這個企業先做了ERP、再做了CAPP,最后做的PDM。在上CAPP、PDM以前,ERP系統數據由數據維護組的人員做BOM。一方面,數據量大,根本做不過來,另一方面,數據信息不準確。后來上了CAPP以后,由于CAPP又是另外一家公司幫助實施的,編碼是按照圖號做的,ERP中需求的編碼,CAPP數據又傳遞不過去,非常別扭。實施PDM后,從設計源頭開始進行管控,按照ERP需要的編碼信息,將數據傳遞給CAPP、再導入ERP,最終才把整個過程理順了。而且,又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把企業整個的數據系統梳理了一遍。以前,ERP系統數據過不來,數據過來了又不準確,一直處于很尷尬的局面。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制造業幾百年的歷史進程中,使用的工具天天在變,目的只有一個,生產產品。理論上講,標準的數據流是存在的。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制造業的本質絕對沒有發生變化。離散制造業需要PDM,流程制造業需要MES,作為一個管理器,把數據都管理好,使得ERP系統實現實時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然而,軟件廠商有時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根據自己產品的特點和優缺點,會對企業的數據流做一些剪裁。于是,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人們開始置疑要不要上PDM/MES?是先上ERP還是先上PDM/MES?
近兩年PDM/MES需求上升,至少有一半原因不在于PDM/MES廠商的宣傳,而是因為ERP,并非說ERP實施得好,而是ERP炒作得好。很多情況下,企業先上了ERP,上了之后才發現問題所在,于是又上PDM/MES。
PDM/MES數據支撐,是ERP實施成功與否的因素之一,PDM/MES成功實施,是ERP成功實施的關鍵。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分析ERP系統實施的數據源和數據流
本文網址:http://www.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5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