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我和公司的信息主管(王甲佳)在公司餐廳吃夜宵。我們看到了桌子、碗、筷子這些“資源“組成了支持“吃面條”這個事件的能力。
這時,我們想到,如果這些資源匹配得不好,例如有三個碗(資源過剩),但沒有筷子(資源不足),就不足以支持“吃面條”這個事件。
這表面上是一個資源問題,本質上是一個能力構成問題。
就一個已經成功運行的企業來說,其業務活動是由有限的“事件模式”組成的系統,每一個“事件”的發生,必然要求企業有其相應的“能力”支撐。然而,能力又是什么呢?能力似乎與資源相聯系,但資源就是能力嗎?
資源只有形成一定的關系,具有某種結構才能形成能力。
那么,可以推論,所謂能力,就是相應的資源之間的關系結構。而相應的資源結構形成相應的能力。這種不同的資源結構,也就是能力模式。
資源與能力的關系
這引起我對能力構成起點的一些思考。
物質這個“力場結構”當然有它的屬性,這種屬性的表現就是“信息”。
“信息”本來作為物質屬性的一種表現,但它自身又具有與物質(例如鵝卵石)完全不同的屬性。它沒有空間和時間的位置,可以任意地復制、分享、總結、刪除……
正是因為信息的這些特征,它借用人的大腦(一種有著復雜結構的物質聚集體,或者說是高度復雜的多層級“力場結構”)這個特殊的加工廠,可以進化(涌現)出鵝卵石之類的“物質”的反面——“精神”。
套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以說,宇宙大爆炸起點的“能量團”生“物質”(穩定形態的“力場結構”),“物質”生“信息”,“信息”作為“物質”力場結構的“種子”,與基礎物質相應相合、相激相蕩,生出“混沌邊緣的生命”,生命涌現出精神(信息的高級形態),進而創造世間萬物。
這個思考是基于微觀和宏觀,對于企業這樣的組織也一樣有啟發,將它借用到能力的解釋上來,我們可以發現,它可以從一項已經成熟的業務活動開始思考。
一項業務活動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最上一個層面是需求與能力“雙手互畫”(互為依賴),下一個層次的是資源與能力的“雙手互畫”。這樣來理解能力模式與事件模式的關系,能力與資源的關系,似乎比較通順。
再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能力模式”與“規則”是怎樣一種關系呢?模式的本質是體現為規則和結構的。那么,“規則”似乎就是指資源的組合規則,這樣看“規則”和“結構”就有了內在統一性。
從而進一步思考到:流程—工藝—崗位工作標準,這三者從本質上是一個東西,所不同的僅僅是應用的尺度。它們似乎都與“資源結構”、“能力模式”、“規則”等相關。這里的結構是一個立體的時間與空間結構。
從瓶頸管理的角度看,瓶頸資源決定能力。在兩雙筷子三個碗的資源配置情景下,筷子的數量決定能力,如果它們處于不同時間空間模式下,那么問題也是很具體的-肯定發生不了“吃面條”的事件。
“資源”與“能力”的關系,可以看得很清楚,資源計劃與能力計劃的關系,也能夠更好的界定了。
事件的閉環
管理不是管資源的缺失,而是事件是否有閉環,完美的結束是閉環的一種,不結束也是閉環,只是需要明確知道在哪一個階段結束了(比如事件因為某個意外終止了)。利用信息技術將企業所需要關注的事件進行跟蹤,是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信息化的使命所在。
我先前一直懷疑ERP在管理中的真正效用,后來發現不是它沒有用,而是ERP軟件無法體現ERP思想,為什么不能體現呢?
因為ERP軟件關心的是資源的閉環,而不是事件的閉環。資源只是事件的一個必要條件,不是全部。這樣在客觀上,ERP軟件給管理者的感覺就是一個相對靜態的東西,與實際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財務軟件出身的ERP公司在這個方面的表現很是突出,當然有一些也在蛻化,只是過程不是很顯著。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hanmeixuan.com/
本文標題:ERP軟件無法體現ERP思想
本文網址:http://www.hanmeixuan.com/html/consultation/1082053441.html